只需轻轻一点,与您一起见证数慧时空成长的每一步!
数据来源:北京数慧
2022-11-22
437
2021年8月,自然资源部耕地保护监督司在《关于补充耕地项目报备入库管理有关事项的函》中提到,实行补充耕地项目全程监管,确保补充耕地来源明、数量准、信息实、管护严。
2022年9月,自然资源部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补充耕地项目管理 严格新增耕地核实认定的通知》,提出要强化补充耕地项目后期管护。
北京数慧基于多年的补充耕地项目业务理解,梳理出补充耕地管护的重点监测对象。比如,对于耕地工程设施,重点需要监测梯田坡面防护设施、灌溉与排水工程、田间道路工程、农田防护与生态环境保护工程等。
为了解决补充耕地项目零散分布、数量不实、重复立项以及后期管护不到位等问题,综合运用“空天地”一体化监测手段,通过“技防+人防”,打造卫星遥感全面覆盖、无人机重点监测、网格员常态巡查、公众广泛参与的补充耕地立体化动态监测体系。
01遥感卫星“天上看”,地块级耕地变化自动化识别
在补充耕地储备库的基础上,通过自动化统筹获取无云覆盖、影像清晰、反差适中的高分辨率、高光谱卫星遥感影像数据,在全工序、自动化、集群化的遥感数据生产框架基础上,周期性提取补充耕地边界,监测全域补充耕地面积变化情况,确保补充耕地面积与补充耕地储备库达成一致。
通过建立针对粮、棉、油、糖等农作物的自动识别模型,利用多时相序列影像,监测补充耕地内作物种植情况,确保合法合规利用补充耕地,及时发现撂荒现象。
同时充分利用多光谱遥感影像特征,计算光化学植被指数、归一化植被指数、转换型叶绿素吸收反射率指数等植被指数,监测作物生长状况,及时发现问题,保障补充耕地产能。
在此基础之上,北京数慧还针对硬化耕作层、垃圾堆放、暴雨切沟侵蚀等建立专项与应急补充耕地监测机制,全面保障补充耕地数量不减少、质量不降低、生态有保障。
02无人机“空中巡”,地物级耕地工程设施精细化监测
农田道路、灌溉设施等耕地工程设施是补充耕地正常生产的重要保障,需要进行重点监测。
为解决卫星遥感获取数据周期长、分辨率较低、受自然环境和天气影响大,难以满足观测频率高、精度要求高的耕地工程设施监测需求的难题,充分利用无人机遥感系统费用低、获取影像周期短、影像分辨率高、机动灵活等优点,实现对包含机耕路与轨迹路的农田路网,由干渠、支渠、斗渠、农渠和毛渠组成的灌溉渠系,以及农业大棚、农田防护、农田配电等耕地工程设施的精细化监测,为分析耕地路网的通达度,确保耕地灌溉的充足性,保障耕地生产的基础设施提供数据支撑。
通过与“田长制”工作机制的充分结合,建立常态化巡查工作机制,确保每块补充耕地责任到人。应用统一调度系统,及时完成任务与数据的分发接收工作,保障问题及时发现及时上报。同时基于统一举证软件,实现对于补充耕地问题的全面核查,最大限度提升人效,助力举证“最多跑一次”。
耕地保护事关粮食安全、生态安全和社会稳定,始终是国计民生的头等大事。保护耕地,就是保护我们的饭碗!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各级政府部门的相关决策部署,北京数慧还开发了微信小程序,通过推送耕地保护相关政策法规以及耕地知识科普信息等多种宣传形式,让群众充分了解耕地保护的必要性,提升耕地保护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小程序支持对违法违规占用使用耕地行为的智能识别,群众只需随手一拍后一键上传,即可完成信息反馈,大大提升群众参与的便捷度和满意度。
北京数慧通过提供定期监测产品和匹配的系统建设,助力各地构建“技防+人防”的补充耕地管护新格局,严格、精准、动态监管补充耕地用途变化,做到早发现、早制止、严查处,以零容忍的态度,将新增违法违规占用补充耕地行为消除在萌芽状态,确保补充耕地来源明、数量准、信息实、管护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