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需轻轻一点,与您一起见证数慧时空成长的每一步!
数据来源:北京数慧
2022-08-10
464
2020年5月31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开展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的通知》(国办发〔2020〕12 号),明确自2020年至2022年开展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工作,通过普查摸清全国自然灾害风险隐患底数,查明重点地区抗灾能力,客观认识全国和各地区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水平。
2022年3月8日,国务院普查办印发《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全国灾害风险评估与区划工作方案》和《第一次全国自然害综合风险普查 “一省一市”灾害风险评估与区划工作方案》的通知,全面开展国家、省、市、县四级灾害风险评估与区划任务,形成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评估与区划成果。
北京数慧作为应急管理部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评估与区划工作的权威技术支撑单位,完成了评估与区划系统、制图系统、成果展示系统的开发建设,正在支撑全国“一省一市”评估与区划工作。结合业务经验,我们梳理出风险评估与区划工作的四大关键点:
一、数据质量是基础
省级评估与区划工作需要统筹完成省、市、县三级调查形成的房屋建筑、公路、市政道路、供水管线、公共服务系统、危险化学品企业、非煤矿山等承灾体,地震灾害、地质灾害、气象灾害、水旱灾害、森林火灾等致灾因子,历史灾情调查成果,地震灾害、地质灾害、气象灾害、水旱灾害、森林火灾等单灾种危险性评估、风险评估等主要数据和成果,以及国务院普查办制作的人口、经济、农作物、房屋建筑格网等数据。
这些数据或多或少存在漏项、错项及空值等问题。为了保障数据质量,首先需要对这些数据进行预处理,将错漏指标项进行修正或补充,避免问题数据影响评估结果。
之后,还需按照评估要求对数据进行标准化校验,核定调查数据的全面性和合理性,开展客观信息的一致性检验。同时,对数据指标相关性、可比性、空间一致性、逻辑一致性等进行分析,形成整合后的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数据集,为后续的自然灾害综合风险评估提供夯实的基础。
二、标准规范是指引
为了保证评估与区划工作有序进行,各地都在积极开展适用于当地实际的实施方案研究与编制。
《贵州省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综合风险评估与区划工作指南(试行)》
《广东省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全省灾害风险评估与区划工作方案(讨论稿)》
《湖北省综合风险评估与区划工作方案(征求意见稿)》及《湖北省“一省一市”评估与区划工作方案”(征求意见稿)》
……
同时,在已有行业标准规范和成果基础上,不断实践摸索制定自然灾害综合风险评估和区划技术规范体系。
评估与区划相关技术规范
《自然灾害经济综合风险评估技术规范》
《自然灾害农作物综合风险评估技术规范》
《自然灾害人口综合风险评估技术规范》
《自然灾害综合风险(人口、经济、农作物)区划技术规范》
《自然灾害综合防治区划技术规范》
《评估指标权重制定技术规范》
《成果地图编织与制图技术规范》
……
实施方案会同技术规范,构成了评估与区划工作的标准规范。它们是开展评估与区划工作和确保评估与区划成果质量的具体指引和依据。
三、工作流程是关键
为了确保评估与区划工作的顺利进行,明确工作流程是关键。各省在工作开展时,首先依据国务院普查办印发的技术规范及市、区实际制定相应的工作方案,组建省级专项工作组,并统筹高校、科研机构、企业等技术力量,形成技术保障合力。
然后,依据国务院普查办印发的技术规范及相关技术流程,开展省、市、县三级人口、经济(GDP)、农作物、房屋、公路自然灾害综合风险评估工作。最后,组织召开技术审定会,与各部门、各区研究确定评估结果。
具体工作流程可以参考如下路径:
四、软件系统是工具
按照支撑全国灾害综合风险普查“摸清底数、评估隐患、灾害区划”的总要求,当前应急管理部已经建成了横向覆盖普查办及各个行业部门,纵向贯穿国家、省、市、县4级,具备分级分业调度管理、一体化内外业采集、精细化质检与核查、多灾种风险评估与区划、跨层级跨部门共享与分发、智能化制图与多终端可视化等能力的信息系统,支撑全国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工程实施以及各行业、各级政府普查数据的存储与汇集工作。
其中,全国灾害综合风险评估和区划系统是对固定资产、历史灾害、综合减灾能力、重点隐患等的风险评估,以及多灾种、多要素的综合风险评估。基于各灾种等不同尺度的单灾种区划与防治区划风险评估成果,通过各类方法,结合要素信息,提供综合风险区划和防治区划。
灾害风险普查制图系统提供不同灾种的制图工具与模板,建立相应的符号库系统,编制各级自然灾害风险单要素地图、单灾种风险图和综合风险图。
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成果展示系统针对灾害综合风险普查数据和成果提供基于GIS的二维三维可视化和非GIS热力图、渔网图等形式多样、内容直观、全动态、高实时、可定制、二三维一体化的展示服务。
未来,北京数慧将继续发挥技术优势和业务经验,为各省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评估与区划提供技术支撑。
上一篇:城市国土空间监测的实施路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