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需轻轻一点,与您一起见证数慧时空成长的每一步!
数据来源:原创
2020-08-27
3336
近日,应急管理部会同自然资源部、水利部、农业农村部、气象局等部门对2020年上半年全国自然灾害情况进行了会商分析。经核定,上半年,全国自然灾害以洪涝、风雹、地质灾害为主,森林火灾、地震、干旱、低温冷冻和雪灾等也有不同程度发生。各种自然灾害共造成4960.9万人次受灾,271人死亡失踪,91.3万人次紧急转移安置;1.9万间房屋倒塌,78.5万间房屋不同程度损坏;农作物受灾面积6170.2千公顷;直接经济损失812.4亿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受灾人次上升41.5%,因灾死亡失踪人数、倒塌房屋数量分别下降26.2%、53.7%,直接经济损失上升15.3%。与近5年同期均值相比,受灾人次、因灾死亡失踪人数、倒塌房屋数量和直接经济损失分别下降18.6%、32.4%、75.6%和16.9%。
同时,应急管理部风险监测和综合减灾司也会发布固定时段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预警提示,8月23日12时发布未来三日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预警提示:预计23-25日迎来新一轮降雨过程,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仍居较高水平。四川盆地前期强降雨持续时间长,多地发生群发性地质灾害,新一轮降雨重启,落区高度重叠,山洪地质灾害发生可能性增加,四川、重庆、云南需加大力度做好暴雨洪涝地质灾害链风险防范工作。长江上中游干流及中小河流洪水风险高,中下游干流维持较高水位,湖北、湖南、江西、安徽等地需高度重视退水期堤防安全。西北地区东部仍有较强降水过程,甘肃、陕西等地需继续关注黄河上中游洪水过程,部分河流底水高,土壤饱和,特别要加强山洪地质灾害监测预警和隐患排查。北京、河北、山西、辽宁、吉林、山东等华北东北地区洪涝风雹风险维持较高水平,仍需加强防范。东部沿海地区特别是山东半岛和东北地区需防范今年第8号台风“巴威”可能带来的影响。
自然灾害”是人类依赖的自然界中所发生的异常现象,自然灾害对我们所造成的危害是触目惊心的,不仅体现在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方面,对自然资源和环境的破坏影响更是深远。
根据应急管理部信息化发展战略规划框架,建设统一的全国应急管理大数据应用平台,构建应急管理信息化体系“智慧大脑”,北京数慧凭借具有竞争力的数据和业务优势,研发金民工程一期减灾救灾业务系统助力应急领域信息化建设。系统按照“体系性、层次性、先进性”的思路,聚焦信息技术“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的发展趋势,充分运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以及3S技术,基于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和卫星网络,实现对灾情数据的快速采集、获取与上报,显著提高灾情信息传播水平和灾情数据获取的时效性;综合利用遥感对地观测以及无人机等获取的现场灾情数据、灾情报送数据和历史灾情数据,依托多类灾种评估模型,能快速开展损失评估、风险评估和综合评估,为及时有效的灾害救助决策提供信息化支撑。
系统实现了灾害风险监测、灾害风险评估、灾害损失评估、重特大灾害综合评估、现场调查评估、应对工作评估和冬春救助评估等功能,系统具有以下三大特性:
针对目前业内对灾后的评估、分析普遍存在较长时间的滞后,无法开展即时、有效、精准的灾后损失评估,北京数慧减灾救灾业务系统,运用遥感AI自动化解译技术、模型构建技术和分析评价算法,通过对区域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的综合分析,利用多灾种损失评估指标体系及评估模型,实现灾害发生后60秒内完成灾区范围内人口、房屋、经济、历史灾害的损失综合评估,并在90秒内生成评估报告,120秒内完成报告的即时推送,为灾后应急救援工作提供一手资料。
当前减灾救灾业务体系侧重灾害发生后的损失评估,缺乏对某些特定灾害的前期预警,主要受制于灾害发生前社会经济、人口密度和地形指数等大数据的挖掘深度。北京数慧减灾救灾业务系统,运用遥感实时监测、AI地物提取、大数据动态接入和场景模拟等技术手段,结合对地震、台风、洪涝等历史灾害数据的关联分析,可提前对可能发生的灾害进行预测和损失评估,提前发出预警信息,提前做好防灾减灾措施,有效避免灾后救援措施响应不及时的情况,引导业务体系由“重救灾、轻减灾”到“减灾、救灾”两手抓的重要转型。
北京数慧减灾救灾业务系统,对灾前预警、灾中跟踪、灾后评估、救灾资金专家协同会审的综合评定体系进行一体化管理,快速、准确地完成救灾资金的综合评判,实现对全国部、省、市、县、乡救灾资金使用情况、房屋恢复重建进度的在线监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