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可监测、能评估、善学习、早预警”的智慧型防灾减灾信息化解决方案
数据来源:原创
2020-07-13
4243
为了实现第一次全国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全国自然灾害防治区划、全国灾害综合风险与减灾能力评估指标体系建立等工作的科学性和精准性,北京数慧结合多年在自然资源、自然灾害领域的项目实践和数据整合处理经验,以构建“可监测、能评估、善学习、早预警”的智慧型防灾减灾信息化解决方案为目标,建设了自然灾害普查、监测、应急指挥产品体系,可实现自然灾害普查摸底、实时监测、综合评估和防治预警、灾害指挥救援等全方位业务需求。
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旨在摸清全国灾害风险隐患,查明区域内抗灾能力,客观反映灾害综合风险水平,为国家和地方各级政府有效开展自然灾害防治和应急管理工作、切实保障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权威的灾害风险信息和科学决策依据。通过风险普查,将全灾种、重点隐患、承灾体、减灾能力以及风险评估与区划等相关信息资源整合,涉及的数据种类多、采集面广、质量控制冗繁、管理调度复杂,需要成体系的信息化解决方案支撑数据采集、质量管控、评估分析和成果展示等,为自然灾害风险普查保驾护航。
按照支撑风险普查工作“摸清底数、评估隐患、灾害区划”的总体要求,综合运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及空间地理信息等先进技术,建成服务范围纵向贯穿全域范围内多级政府,横向覆盖全域陆域及领海的信息化支撑体系。北京数慧在统一的空间地理数据基础上,可提供调度管理、内外业采集、质检与核查、评估与区划、制图与可视化六个方面的软件产品。
在第一次全国灾害综合风险普查的基础上,整合集成各类基础地理数据、全国自然灾害防治区划数据、物联网感知监测数据、卫星遥感、无人机影像等构建自然灾害“一张图”,形成自然灾害综合风险评估工作基底,为自然灾害摸家底、稳监测、精评估、早预警提供底图和底数。
产品特性
Ø 一体化自然灾害综合风险内外业采集
利用“陆海空天协同”的3S 技术,形成内外业一体化自然灾害综合风险采集系统,包括灾害历史、致灾要素、隐患点、承灾体和减灾能力等信息的采集,实现平台端、移动端等多终端应用,为灾害信息调查人员提供高效、便利、自动化程度高的调查工具,提高普查工作的效率和准确性。
Ø 全方位的多源异构数据整合处理工艺
在构建自然灾害数据库的过程中,需针对不同格式、不同数据结构、不同类别的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形成坐标一致、边界吻合、业务互联、上下贯通、现势性强的一张图。公司在多年的数据整合处理实践中,针对格式不一、结构不一的数据,积累了丰富的数据整合处理工艺,覆盖数据源分析、数据格式转换、数据内容标准化、数据质检、数据入库、数据汇交、数据应用等数据治理及应用场景。
Ø 全灾害、承灾体等数据的一体化、全闭环治理体系
通过梳理自然灾害管理应用的感知流、业务流、数据流,明确数据关系和数据结构,实现数据的创建、数据存储、数据迁移、数据使用和数据停用全方位治理,实现各类灾种评估要素精准落地,形成全灾种、全区域、动态更新、权威统一的自然灾害“一张图”,为统一自然灾害评估与区划能力、制图与可视化能力提供标准化支撑。
在自然灾害一张图的基础上,开展自然灾害综合风险评估工作。运用遥感AI自动化解译技术、模型构建技术和分析评价算法,通过对区域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的综合分析,利用自然灾害风险评估指标和模型体系,实现灾害发生后60秒内完成灾区范围内人口、房屋、经济、历史灾害的损失综合评估,并在90秒内生成评估报告,120秒内完成报告的即时推送,为灾前评估风险预警、灾后应急救援工作提供及时精确的信息支撑。
产品特性
Ø 构建“数据 - 指标 - 模型”的全灾种评估模型体系
运用遥感实时监测、AI地物提取、大数据动态接入和场景模拟等技术手段,结合对地震、台风、洪涝等历史灾害数据的关联分析,沉淀成熟稳健的全灾种评估模型体系,快速开展常态化风险监测预警评估、灾后损失评估和综合评估。可提前对可能发生的灾害进行风险和损失评估,及早发出预警信息,提前做好防灾减灾措施,有效避免灾后救援措施响应不及时的情况,引导业务体系由“重救灾、轻减灾”到“减灾、救灾”两手抓的重要转型。
Ø 分析灵活可扩展,过程便捷化,结果精准化
提供风险评估指标管理、分析模型快速搭建、分析结果快速展示等能力,根据用户业务需求的变化, 快速响应用户的需求,从而保证了评估分析的便捷化与精准化。
通过接入各类灾害风险监测数据、遥感数据、灾情数据等,应用大数据挖掘等新技术,研究灾害的致灾因子、承灾体和孕灾环境三者之间的关系,引入全过程全流程评估方法模型,实现对多源数据的展示与分析、对重大的灾害及灾害链、以及国际重大灾害进行风险监测,提前识别和预估,为应急救援指挥指挥救援提供决策支撑。
产品特性
Ø 自动化的智能感知设备信息接入、分析、预警能力
通过动态采集应急资源分布和重要监控目标的信息,实时掌握应急资源的分布、状态和数量信息,为自然灾害监测预警构建全面的应急预警和处理工艺流程,实现全覆盖、多手段、常态化的风险主动识别监测能力。
Ø 即时遥感AI,助力自然灾害特征智能提取
利用时间序列分析、变化检测等多种分析方法,参考旱灾、水灾、雪灾、农作物病虫害、沙尘暴、火灾等自然灾害发生规律,从时间和空间等方面分析有关参数和特征信息的变化是否异常,实现异常区域识别。利用变化检测结果,结合历史案例数据和地面实时监测数据,分析异常区域是否有灾害发生,实现灾害早期发现。
Ø 及时、实时、定时化自然灾害监测评估预警
系统集成大量的监测手段,建立实时、直观、全面的主动识别风险机制,结合灾害风险评估能力,将预警信息向各相关机构、灾害区划范围内的民众发出定向精准预警,并给出应急资源的配置和调度方案。
自然灾害应急指挥以空天地感知、融合通信、知识图谱等技术为支撑,基于自然灾害灾情信息、自然灾害风险数据库、灾害预警信息及风险评估结果等应急信息全面汇聚、快速展现,上传下达、协同专家会商及专题研判,建立反应灵敏、协同联动、高效调度、科学决策的应急指挥系统,实现应急救援智能化、扁平化和一体化指挥作战。
产品特性
Ø 灾情快速响应及综合研判
基于数字化预案快速响应灾情,通过预案数字化支撑指挥调度方案,支撑应急行动快速部署和临机调整;根据历史监测数据、历史案例信息,进行分析推演,通过对推演结果与实际过程的对比,给出态势发展趋势分析结果,支撑各类应急救援调度。
Ø 构建通畅、便捷、高效的应急协调联动和调度
基于灾情信息,协调各部门及各类应急专业队伍,建立应急协调联动调度机制,实现多个指挥现场协同指挥、与灾害现场协同,通过对灾情信息及周边分析结果,指挥调度相关应急专业队伍开展应急处置,开展应急救援和转移安置以及应急物资调度工作。
Ø 统一有力、科学合理的应急指挥救援
基于通讯信息网络、接入应急现场视频图像、获取事件信息、态势信息、预案信息、风险隐患信息、监测预警信息、应急保障信息等,实现综合研判和专家会商,快速开展应急救援指挥。
Ø 科学合理的资源调配
在多维灾情信息的支撑下,获取重要物资位置、数量、能力、状态等数据,下发调拨配送指令,指导救灾捐赠工作,管理、分配中央救灾款物并监督使用,组织指导应急管理社会动员工作。
上一篇:暂无数据
上一篇:暂无数据